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_河南省南阳工业学校
网上党校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 1921年成立,到1997年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走过了76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76年,是日益壮大的76年,是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76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76年。70多年来,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七十多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开篇所说:“为了在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贫穷而落后的国家里,夺取革命的胜利,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过使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面对过许多棘手的难题,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它的前进,而只是使它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中国共产党在76年的奋斗历程中,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28年,后一阶段48年。
  前一阶段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后一阶段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解1927年和1934年再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全国有党员五十几人。在党的创立时期,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成立了公开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原设在上海,后来迁往北京,张国焘、邓中夏曾先后任主任;下设北京、武汉、湖南、广东、上海等地方支部。此后的两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工人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0000万以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香港海员工人罢工、安源铁路工人罢工、开滦煤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等。通过这个时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加强,党在工矿企业的基层组织也开始建立起来。这个时期的斗争,也给党提供一些重要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的。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军阀祸国殃民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场大革命的胜利开展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结果。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曾给善良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可是,这种希望很快地就破灭了。到达20年代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成为国内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现象。打倒侵略中国的列强,打倒祸国殃民的军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时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及其操纵下的军阀是一个强大的反动势力,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斗或少数人的各自为战都难以把它们打倒。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等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比较少,为了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路线。广大农民自然是最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有可能参加这个战线,因为它们也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这是中国民族革命的重要特点。正是从当时的这种国情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大体上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中国国民党。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国共合作实现后,很快形成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在全国各地积极创立和发展国民党的组织,发动并领导了各地的农民运动。在国共合作下,着手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国民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1926年,国民革命军发起了以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为直接打击目标的北伐战争。半年之间,也就是到了1926年年底,北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北伐军所到之处,军阀统治被推翻,工农群众运动立刻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可是,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思想和行动均落后于形势。党的领导机关在北伐过程中忽视了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蒋介石趁机加强了军队和政权的控制。国内反动势力以蒋介石为中心集合起来,革命阵营中的分裂趋势开始明朗化。这时,在中国共产党内,对革命阵营中随时可能发生破裂的严重局面,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预备我们的力量,去组织民众,强固民众的势力,竭力防止大的斗争的发生。一种意见是一味对国民党迁就妥协退让,看不见国民党将要对共产党举起屠刀。 (责任编辑:党委办公室)

------分隔线----------------------------
推荐内容